教学沙龙丨破壁融合 多元合力 共推一流课程建设

发布人: | 发布时间: 2022-11-21 | 阅读数:

2022年11月15日下午,由pc28开奖结果预测官网刮刮乐教师发展中心、教务处联合主办,法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承办的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沙龙如期举行。pc28开奖结果预测官网刮刮乐、新闻传播学院双聘教授郑金雄教授进行了题为“破壁融合,交相辉映——《法律传播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的专题报告。本次沙龙由教师发展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朱水涌教授主持,教师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薛成龙老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覃红霞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清果教授、新闻传播学院佘绍敏副教授,以及校内外师生共40多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参加了本次沙龙。

沙龙伊始,朱老师介绍,郑金雄教授曾任记者、新闻发言人,还是高级法官,他的丰富经历为《法律传播学》课程改革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实践资源。

郑金雄教授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从改革背景、改革思路、改革创新、改革成效四个方面重点介绍了《法律传播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他表示,依托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由师生共同研制的全国首份《民法典》社会认知度调查报告,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经济日报等三十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全网传播量超400万。借课程教学改革契机,学院成立法律传播研究中心,构建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法律传播共同体,形成整合各类资源的法律传播平台,实现科研平台与科研队伍相呼应。同时,通过课程改革,学校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实务部门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不仅为学生提供多维、不同层次的法律传播体验,也将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转化成教学资源,反过来促进法学学科建设。

郑教授认为,传播是法律无时不刻的存在方式,法律传播是法律实施研究中重要的命题。法律传播学这个新兴学科是在法律传播实践需求中产生的,也必然在解决法律传播实践问题中成长。特别是在新时代,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立足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关注社会进步、掌握多学科能力的法律与传播综合型人才,需要紧紧抓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锻炼学生扎实的理解力以及激发学生充沛的创新力的关键点,为同学们的学习增添新动力。法学院率先在国内高校开设《法律传播学》课程,是对新时代法律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探索和实验。

郑金雄教授提出,立德树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是衡量人才培养成效的根本标准。课程建设首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理论授课、实地调研和课堂展示等各个教学环节嵌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专业思想。其次,传统人才培养一个突出问题是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打通学习、研习和实践环节,破除学科、围墙壁垒,形成课程教学从理论到实务实践的无缝“桥接”,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再次,传统专业教育模式带来了学生单一的思维,而缺乏多学科的大学思维方式以及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培养。本课程建设的重点是为学生们搭建法律传播融合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法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来观察、分析法律问题,通过不同学科思维的碰撞,进行多向校验、互动,培养同学们的跨学科思维。

基于上述改革思路,郑金雄教授提出了多元与合力的法律传播交叉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具体包括:第一,教学主体多元协同。邀请新闻传播学科学界和业界专家为课程主讲教师,提升理论厚度,扩展实践广度;同时加强师生互动,突显学生主体意识,激发课程内生动力。第二,互动形式的多元展现。既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横向交流与纵向传承相结合,也强调注重文化认同与品牌建设的结合。第三,课程受众的多元辐射。突破学院与学院、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的边界,实现点-线-面的多元辐射效果。

围绕着郑金雄教授课程教学创新,参会师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覃红霞教授谈到,《法律传播学》课程不仅利用传播学理论,而是抓住法律这个基础,实现法律在大众中的传播,法治精神在全社会的贯彻。课程不仅仅局限于传授学科知识,而是真正激发学生兴趣和热忱的一门课。他表示,郑老师用心、用情、用力进行课程教学探索,令人尊敬,值得大力倡导和推广。2021级法学硕士王星宇从学术和论文写作的角度进行了分享。他以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为例谈到,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体会到课程工具性的价值,更多的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考。《法律传播学》不管是对他的学习、研究还是写作,给了更高层次的方法论、世界观上的指导。谢清果教授认为,法律人才不仅仅要熟悉专业知识,也应该成为法律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特别是法官所提供的不仅仅只是冷冰冰的一纸判决书,也需要探究如何人性化沟通,让双方接受判决,同时需要兼顾法律本身的社会教化功能,努力形成“看得见的审判”和“有温度的审判”。 

朱水涌教授在听完郑金雄教授的报告和大家的交流发言后,有感而发。他认为,《法律传播学》是融合法律和传播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课程,不是仅仅用传播的手段来讲法律,或者用法律的内容来传播。他进一步提出,在面临自媒体出现对法律环境的挑战时,课程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法律怎样看待这些传播才能不受影响,通过《法律传播学》学习,不仅仅培养学生法律传播能力,更应当培养学生应对社会变化的思维和多学科看待问题的能力。

针对与会师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郑金雄教授一一进行回答与交流。

薛成龙副主任对本次沙龙进行总结。他认为,郑金雄教授的《法律传播学》是一次跨学科课程建设的新尝试和探索。郑金雄教授主动把社会资源变成课程教学资源,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界限,通过跨学科组织教学共同体、营造“沉浸式学习”模式,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一门示范课程。他表示,这次一流课程建设沙龙也是一次尝试,目的是提供一个师生交流互动平台,让更多课程进行交流互动,并促进包括跨学科建设课程在内的课程教学创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沙龙上,谢清果教授向郑金雄教授赠送传播书籍。他期待以书为媒,两院乃至更多学院能够一起开展“传播+”的跨学科课程建设实践和经验交流。


图/郑宇杰

文/何雪莹 刘瑜晴 林晏泽 罗大琳

审核/郑金雄

审定/吴荻

上一条:法学院2022级法律硕士(法学)党支部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学习

下一条:“青年律师专业化执业路径”讲座顺利举行